上世紀80年代,劉震雲、王朔、馮小剛等人時常會聚在一起喝酒侃大山。
一般情況下,他們會做幾個小冷盤,炒上三兩個熱菜。
這些後來叱吒文壇影壇的傢伙,卻被酒席上的一名胖子稱呼為小劉、小王、小馮。
胖子名叫梁左,是中國喜劇的開啟之功臣。一個人推動了情景喜劇的盛世。
同時,梁左先生還會寫相聲,幫助姜昆寫過《虎口遐想》等多個經典相聲作品,姜昆的黃金年代,得益於梁左的劇本。
在梁左姜昆合作的時候,馮小剛緊隨其後,也幫助一個叫馮鞏的年輕人寫相聲劇本。二馮就此結緣,成為好兄弟。
底層之奮起1957年,馮鞏出生於津門之地,作為民國大佬馮國璋之後人,這個特殊身份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榮耀。相反,是無盡的艱難歲月。
從趕出民主道58號到後來的貧窮生活,可馮鞏天生樂觀,樂好曲藝。
馮鞏曾賣掉馮國璋故居的大鐵爐子,買來把胡琴。並向父親的好友,琴師周玉錚學習,很快就能拉出幾段樣板戲。
之後,馮鞏被特許進入學校宣傳隊,還學會了板胡和彈撥樂器,以及相聲。
相聲成為改變馮鞏命運的才藝,因為他學說馬季、唐傑忠合說的相聲《友誼頌》,而被馬季發掘,在1975年成功被馬季收入門下,那年他正好18歲。
在馮鞏出生的第二年,北京西城出生了一個軍二代,叫馮小剛。
馮小剛的父親是傅作義起義的舊軍官,而母親是印刷廠的保健大夫。剛一歲多時,父母離婚。馮小剛就跟隨母親搬離原住地,到了車公庄。
衚衕混混馮小剛的生活很貧窮,很窘迫,而且,因為在京城之地,大院子女甚多,尤其是軍隊大院的那些傢伙們,遠比馮小剛風光的多。
這樣的自卑窘境,讓馮小剛從小比別人更渴望「成功」。
為此,他選擇高中畢業後當兵,在那個年代,當兵光榮。
在部隊,馮小剛多了門美工、畫畫的手藝。文工團8年,馮褲子被精簡退伍。
退伍後的馮小剛機緣巧合結識了貴人鄭小龍。得以從北京城建開發公司轉行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美工。
二馮都通過自己的努力,在貴人相助下,開啟人生的新階段。喜劇之相逢
1980年左右,馮鞏在侯耀文先生的提攜下進京,從紡織廠文工團成為鐵路文工團的一名專業相聲演員。
1986年,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看上了馮鞏,馮鞏的春晚之路就此開始。
那年,馮鞏搭檔劉偉合說相聲《虎年說虎》。並主演胡書鍔執導的電影《笑破情網》。
馮鞏開始火了,因為相聲,因為喜劇。
而剛剛進入(1985年)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馮小剛在仍然是個打雜、跑腿的。也沒人真把這個長得不怎麼樣的傢伙當回事。
拍攝《凱旋在子夜》,有人揶揄:「你這模樣,就該演個越南軍官。」馮小剛竟然真就客串了一把調戲婦女的壞蛋。
正是因為這個,馮小剛在鄭曉龍的牽線下認識王朔後,天天圍著王朔轉,因為這是他的第二個貴人。
1989年,馮小剛參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,就是因為王朔。
王朔為讓馮小剛參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編劇,曾對鄭說:「如果不讓小剛參與,我也退出。」
在此之餘,馮小剛開啟筆杆子的一段日子,也會學著梁左先生寫相聲小品段子。
因為央視《藝苑風景線》節目,馮小剛馮鞏相識了!
馮鞏的相聲,《面的與皇冠》,《點子公司》,《最差先生》等,小品《今晚我們相識》、《 串門》、《心愿》、《融》等。
這些都是馮小剛執筆參與創作。
那時的某天,酒後的馮小剛和馮鞏都有點醉了。兩人出來,沿著魏公村大街一路向南。
最後,他們索性坐在馬路邊互訴衷腸,說到委屈處,兩個大男人抱頭痛哭。
天蒙蒙亮時友人才在白石橋的路邊撿到他們。一看,馮小剛躺在馮鞏的腿上睡著了!
兩人關係漸漸從合作變成兄弟。各自開花結果1995年前後,馮小剛的事業持續走高,馮鞏也是相聲影視兩開花。
兩個人雖然再難有機會合作相聲小品,但關係一直保持著。
在《北京人在紐約》後,馮小剛也多了一重身份,就是導演。
1997年,《甲方乙方》令馮小剛一炮而紅,馮氏喜劇開始風行中國十數年。
《不見不散》、《沒完沒了》、《大腕》、《手機》、《天下無賊》,馮氏喜劇成為中國賀歲片的一個金字招牌。
那邊廂,馮鞏不僅在春晚站穩腳跟,年年與百姓相約。而且,主演的《埋伏》提名金雞獎,《沒事偷著樂》獲得金雞獎影帝。
2005年,馮鞏還玩票一般,執導了自己的電影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》,女演員之一是徐帆,馮小剛的老婆。
二馮各自事業開花,家庭幸福,兄弟之間時不時地還會合作,尤其是在一些晚會活動上,他們時常會碰到。
北京衛視春晚,馮鞏就調侃過馮小剛,還和徐帆合作京劇演出。
兩家關係不淺吶!兄弟情深不會變其實,他們二馮不僅有事業合作,互訴衷腸。
據馮小剛的《我把青春獻給你》記述,馮小剛的女兒馮思語小時候做手術時,馮鞏親往看望,推掉很多工作,一直站在樓道里陪著馮小剛。
為了不讓孩子哭,馮鞏買下了十幾件玩具。就是為了給孩子有的玩,不會感到那麼疼。
那一天,鞏哥的「大哥大」都響炸了,可馮鞏就是不動彈。
還有就是馮小剛鄭曉龍合寫的《大撒把》,原本是屬意馮鞏主演的。
馮鞏當時也很喜歡,並且通過關係很快幫助電影拉到投資。可惜,後來因北影重新選擇劇本,定了葛優。
馮鞏見小剛有些不好意思,便明白一二,依舊笑著對小剛說:「你是我兄弟,只要對你好,我怎麼都成,千萬不要為這件事傷神。」
這件事並未影響二人關係,馮鞏馮小剛依舊如手足兄弟。
這些年,兩個人漸漸老了,雖然各自創作巔峰已過,但依舊活躍在一線,為老百姓奉獻著他們的作品。
春晚的馮鞏,賀歲的馮小剛,好像已經成為我們的朋友一般,熟悉而不可或缺。
往事匆匆,希望以後有機會,他們能合作一部電影,記錄下友情,彌補了遺憾。
二馮往事:異父異母的「真兄弟」,互幫互助樂呵半生
上世紀80年代,劉震雲、王朔、馮小剛等人時常會聚在一起喝酒侃大山。
一般情況下,他們會做幾個小冷盤,炒上三兩個熱菜。
這些後來叱吒文壇影壇的傢伙,卻被酒席上的一名胖子稱呼為小劉、小王、小馮。
胖子名叫梁左,是中國喜劇的開啟之功臣。一個人推動了情景喜劇的盛世。
同時,梁左先生還會寫相聲,幫助姜昆寫過《虎口遐想》等多個經典相聲作品,姜昆的黃金年代,得益於梁左的劇本。
在梁左姜昆合作的時候,馮小剛緊隨其後,也幫助一個叫馮鞏的年輕人寫相聲劇本。二馮就此結緣,成為好兄弟。
底層之奮起
1957年,馮鞏出生於津門之地,作為民國大佬馮國璋之後人,這個特殊身份不僅沒有給他帶來多少榮耀。相反,是無盡的艱難歲月。
從趕出民主道58號到後來的貧窮生活,可馮鞏天生樂觀,樂好曲藝。
馮鞏曾賣掉馮國璋故居的大鐵爐子,買來把胡琴。並向父親的好友,琴師周玉錚學習,很快就能拉出幾段樣板戲。
之後,馮鞏被特許進入學校宣傳隊,還學會了板胡和彈撥樂器,以及相聲。
相聲成為改變馮鞏命運的才藝,因為他學說馬季、唐傑忠合說的相聲《友誼頌》,而被馬季發掘,在1975年成功被馬季收入門下,那年他正好18歲。
在馮鞏出生的第二年,北京西城出生了一個軍二代,叫馮小剛。
馮小剛的父親是傅作義起義的舊軍官,而母親是印刷廠的保健大夫。剛一歲多時,父母離婚。馮小剛就跟隨母親搬離原住地,到了車公庄。
衚衕混混馮小剛的生活很貧窮,很窘迫,而且,因為在京城之地,大院子女甚多,尤其是軍隊大院的那些傢伙們,遠比馮小剛風光的多。
這樣的自卑窘境,讓馮小剛從小比別人更渴望「成功」。
為此,他選擇高中畢業後當兵,在那個年代,當兵光榮。
在部隊,馮小剛多了門美工、畫畫的手藝。文工團8年,馮褲子被精簡退伍。
退伍後的馮小剛機緣巧合結識了貴人鄭小龍。得以從北京城建開發公司轉行到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做美工。
二馮都通過自己的努力,在貴人相助下,開啟人生的新階段。
喜劇之相逢
1980年左右,馮鞏在侯耀文先生的提攜下進京,從紡織廠文工團成為鐵路文工團的一名專業相聲演員。
1986年,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看上了馮鞏,馮鞏的春晚之路就此開始。
那年,馮鞏搭檔劉偉合說相聲《虎年說虎》。並主演胡書鍔執導的電影《笑破情網》。
馮鞏開始火了,因為相聲,因為喜劇。
而剛剛進入(1985年)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的馮小剛在仍然是個打雜、跑腿的。也沒人真把這個長得不怎麼樣的傢伙當回事。
拍攝《凱旋在子夜》,有人揶揄:「你這模樣,就該演個越南軍官。」馮小剛竟然真就客串了一把調戲婦女的壞蛋。
正是因為這個,馮小剛在鄭曉龍的牽線下認識王朔後,天天圍著王朔轉,因為這是他的第二個貴人。
1989年,馮小剛參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,就是因為王朔。
王朔為讓馮小剛參與《編輯部的故事》編劇,曾對鄭說:「如果不讓小剛參與,我也退出。」
在此之餘,馮小剛開啟筆杆子的一段日子,也會學著梁左先生寫相聲小品段子。
因為央視《藝苑風景線》節目,馮小剛馮鞏相識了!
馮鞏的相聲,《面的與皇冠》,《點子公司》,《最差先生》等,小品《今晚我們相識》、《 串門》、《心愿》、《融》等。
這些都是馮小剛執筆參與創作。
那時的某天,酒後的馮小剛和馮鞏都有點醉了。兩人出來,沿著魏公村大街一路向南。
最後,他們索性坐在馬路邊互訴衷腸,說到委屈處,兩個大男人抱頭痛哭。
天蒙蒙亮時友人才在白石橋的路邊撿到他們。一看,馮小剛躺在馮鞏的腿上睡著了!
兩人關係漸漸從合作變成兄弟。
各自開花結果
1995年前後,馮小剛的事業持續走高,馮鞏也是相聲影視兩開花。
兩個人雖然再難有機會合作相聲小品,但關係一直保持著。
在《北京人在紐約》後,馮小剛也多了一重身份,就是導演。
1997年,《甲方乙方》令馮小剛一炮而紅,馮氏喜劇開始風行中國十數年。
《不見不散》、《沒完沒了》、《大腕》、《手機》、《天下無賊》,馮氏喜劇成為中國賀歲片的一個金字招牌。
那邊廂,馮鞏不僅在春晚站穩腳跟,年年與百姓相約。而且,主演的《埋伏》提名金雞獎,《沒事偷著樂》獲得金雞獎影帝。
2005年,馮鞏還玩票一般,執導了自己的電影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》,女演員之一是徐帆,馮小剛的老婆。
二馮各自事業開花,家庭幸福,兄弟之間時不時地還會合作,尤其是在一些晚會活動上,他們時常會碰到。
北京衛視春晚,馮鞏就調侃過馮小剛,還和徐帆合作京劇演出。
兩家關係不淺吶!
兄弟情深不會變
其實,他們二馮不僅有事業合作,互訴衷腸。
據馮小剛的《我把青春獻給你》記述,馮小剛的女兒馮思語小時候做手術時,馮鞏親往看望,推掉很多工作,一直站在樓道里陪著馮小剛。
為了不讓孩子哭,馮鞏買下了十幾件玩具。就是為了給孩子有的玩,不會感到那麼疼。
那一天,鞏哥的「大哥大」都響炸了,可馮鞏就是不動彈。
還有就是馮小剛鄭曉龍合寫的《大撒把》,原本是屬意馮鞏主演的。
馮鞏當時也很喜歡,並且通過關係很快幫助電影拉到投資。可惜,後來因北影重新選擇劇本,定了葛優。
馮鞏見小剛有些不好意思,便明白一二,依舊笑著對小剛說:「你是我兄弟,只要對你好,我怎麼都成,千萬不要為這件事傷神。」
這件事並未影響二人關係,馮鞏馮小剛依舊如手足兄弟。
這些年,兩個人漸漸老了,雖然各自創作巔峰已過,但依舊活躍在一線,為老百姓奉獻著他們的作品。
春晚的馮鞏,賀歲的馮小剛,好像已經成為我們的朋友一般,熟悉而不可或缺。
往事匆匆,希望以後有機會,他們能合作一部電影,記錄下友情,彌補了遺憾。